读《一名系统研究者的攀登之路》感受

系统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这些内容是陈海波老师九年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介绍在《一名系统研究者的攀登之路》的感触部分。

  1. 批判性思维

    想起之前读《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所提到的历史学家的美德:

    历史学家有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

    批判是共性。

    系统研究中的自由性使系统研究很容易走向“重新发明轮子”或者“发明一个不相干的轮子”的误区。因此,系统研究尤其需要批判性的思维。在与弗兰斯一起工作中,弗兰斯就特意告诫我思考问题需要极度的批判性(super-critical)。

    海波老师讲 ISCA 2008 论文的情况,弗兰斯从开始论文的意义部分,就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希望海波老师能给出准确的解释,“为什么采取某一策略而非其他”,不对问题,更有可能是思维上的检验。

    他希望通过问答的方式看到我在这个过程中对涉及到的问题是否深入地、批评性地思考过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其他人或论文上的观点。

  2. 扎实的基本功

    计算机系统偏向于实践,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因此,比较全面的知识面,扎实的系统编程能力与快速学习能力将对开展系统方向的研究至关重要。而这些能力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

  3. 发散式思维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问题 A 得到解决,那么是否可以解决问题 B?如果问题 A 通过方法 1 得到解决,是否还可能通过方法 2 进行解决呢?各种解决方法各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这样发散式的思维。

  4. 开阔的视野与专注的研究

    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个“两难选择”问题,但实际上在不同阶段可以合适的选择开阔/专注策略,正如海波老师所说。

    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采用深度优先还是广度优先进行学习与研究的例子。看似一对矛盾体,因此需要去做动态平衡。我个人的体会是,对研究生而言,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需要有一个专注的研究点。在选择研究点的时候需要批判性的思考。这样的一个研究点是否值得去做?而一旦这个研究点确定下来了,就要持续深入地去研究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直到可以很肯定地告诉自己这个研究点的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否则就不轻易放弃。

  5. 认真、逻辑严密的写作

    寥寥草草写的博文称不上认真、逻辑严密的写作。目前自己的水平充其量是能写下来,而不是懒于写或者不想写。所以,想要达到系统领域学术文章的水平,还要努力、虚心接受相当大的指导与训练。

    系统领域对写作非常重视,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严谨细致的写作是严谨细致思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