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统院不需要自我贬低

数统院不需要自我贬低

毕业前我写文字表达过对某公众号推介人物的不认同,万万没想到,都毕了业还能吃到相关的瓜。还是同一人物,又在毕业学院推介下登上了中南云麓谷的首页,我不清楚到底是这位同学还在积极包装推广自己,还是数统院实在缺少“优秀毕业生”。如果是前者,这像是一贯作风,如果是后者,我真的想说那么一句:“数统院,真的不需要自我贬低”。

shutongyuan_1.png
shutongyuan_1.png

早晨晚起了些,到实验室就在忙实验和志愿者的留言板系统,所以午饭时候才抽空点开文章详情读了读,真实又勾起了些实在不愉快的回忆,不吐不快。我和 C 同学从大一开始就有接触,今天且先抛开她和我朋友的感情事情不谈。相关经历,和我经常一起打球的好友是数统院篮球女队的教练,我和她还有几位后来关系很好的数院朋友都在大二初选择辅修金融学,另外还在大二大三共同参加过两次比赛(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的大数据相关的小比赛,还有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一次接近组队(美赛)。

有关比赛,合作的感觉其实很差,多数情况下 C 同学更像一个不了解实际情况与数学原理的甩手掌柜。举典型例子,大三下的密码学比赛碰巧她的同队队友在招编程的同学,我恰巧又对她们的选题(赛题二)非常感兴趣,加入队伍之后才知道 C 同学也在。讲真,多次不太愉快的合作经历,加上辅修课上的接触,我是真抗拒,但又没有其他可选队伍,就在微信 qq 双删的情况下勉强组了队。赛题相关论文的阅读及讨论都是我和另一个队友主导,程序的编写由我完成,C 同学主要是协调信息(这已经是最大期望)。而在进入最终论全国总决赛后,C 同学去参加了金融精英论坛,只是交代会参加最后的答辩,基本掉线状态,而比赛最后阶段的改进是我自己提出并编写的程序。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帮她写好了稿子,做了 Slides,在长时间脱离比赛加上本身对原理也不很懂的情况下,她仍然可以坦然地说出:“我觉得你的 PPT 不 OK。” 这种划过全程最后露脸且希望指挥的队友,我只想说,真的不想再遇一次了。

回到宣传文章本身,“抓住课堂,在上课时间及时消化课程内容,大胆发问...”,我不曾和她一起上过数统院的专业课,仅从辅修学位学习过程看,C 同学强调的永远是如何选到水分高,拿学分快的课以尽快完成她的辅修计划。同上两门辅修专业课我从来没有见过她起身发言。我是个辅修肄业生,因为自觉精力实在有限,学习了几门有意思的课程已经很值当了,并没有强求一个完成辅修的文凭。我自知没有很多完成辅修同学的能力,但至少我在递交终止辅修申请书给商学院教务办老师的时候,讲的那一句“掌握一种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学几门课,认识一些朋友,也很值得了”,我是这么接受自我的,不知道 C 同学宣传的“建立体系框架,不追求高分,学习有难度深度的课程”达到了么?

今天想写这些还有一个契机,就是科大这边也恰巧开放了研究生课程列表,我一边看 USTC 评课社区写着自己的选课计划,一边感慨着:“TMD 中南就是不争气。” 中南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评课社区,就我了解,只有期末考试后敷衍且因分数不好耍脾气地胡乱评分界面,我给很多课程老师提过建议,都只通过 email 沟通。教务系统评课,嗨,也可能只有行政相关敷衍看一下。选课也一样,祖传的 excel 对课程评价的重点永远在“水不水,分高不高”,公共课如此,专业课如此。相对而言,USTC 的评课就能看到很多很走心的评价,具体见附图吧,分数真的只是课程收获的很小一方面。

最后在回到数统院,我感觉我跟数院(我习惯这么称呼你们)缘分还挺深的。一来是本科路上认识了很多数院的好朋友,锦锦、某扬、松松等等,他们都有很让我羡慕的对待理学的热爱。二来是我自己也学了些形式化验证的知识,如果想要继续研究则需要相当的数理逻辑基础。大四上在华为实习的时候,因为恰好数院开了数理逻辑的课程,我回长沙顺路去旁听了一节,还和教授聊了聊。倒不是苛刻地要求每个数院学生都要去把希尔伯特 23 个问题当毕生研究的方向,也不是说从做数学基础、数论或几何到转金融是多么可耻的事情。数院的学生或许是最理想主义,可以纯粹地做自己想做事情的学生,大可不必用急功近利的“大一就要保研”、“文书制胜”这样的宣传榜样,这还不说简历造假相关的事情(抹去了经济学院 or 软微,用父集合就可以了?觉得这么不好看就不要去算了,还是见附图吧)。

shutongyuan_2.png
shutongyuan_2.png

In short,对于拥有如此多优秀种子的数统院,大可不必如此自我贬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