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细节》读书摘录

序言部分真的写太好了,如果你还在找寻读此书的意义,抄一遍就够了。

《法治的细节》读书摘录

序言

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是人类的出厂设置,无需被灌输,只需要被激活。

“苏格拉底在《美诺篇》中提醒我们注意一个悖论:一个人既不能试图去发现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去发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不能去发现他所知的东西,因为他知道了便没有必要去探寻;也不能去发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那样的话,他甚至不知道他要去探寻什么。苏格拉底解决悖论的方法是认为所有的知识和探寻都只是一种回忆。对于无知的人只需要去提醒他,以便让他自己回忆起他所知道的东西。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是人类的出厂设置,无需被灌输,只需要被激活。”

“法治在我看来,只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法治要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又要限制维护社会秩序的力量本身,防止它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力量。法治只是治理社会的次优或者说最不坏的选择。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最优选择的追求。但是人类的经验和历史不断告诉我们,追求最优选择的初衷,最后往往会带来最坏的结果,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看起来在走向天堂。”

序言中还有一段对“智力”与“智慧”的讨论,罗祥老师惋惜一些人虽有“智力”,却无“智慧”。这里的“智慧”和霍夫施塔特所著的《美国的反智传统》中所讲的“智识”实际上是一码事。都是一种后天形成的否定批判精神,可以说“智力”是对客观真理的追求能力,而“智慧”(智识)是主管批判反思的能力。显然根据书名,霍夫施塔特关注写这些批判家在美国历史中经历了怎样的敲打拷问。罗老师这边则更突出“智慧”的重要性,从需求的正面角度来叙述。

罗老师自称为“法学殿堂的门童”,对于我这种学生能摸到殿堂的门槛已属荣幸。

“我很害怕自己成为这样的‘智者’。我只想和各位一起追寻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否定性的智慧,那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接受理性的有限,在各种悖论中寻找到似非而是的真理。

我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法学殿堂的门童,邀请各位的光临。”

“当你灰心的时候,希望能够有一种力量帮你擦去掉落在心中的灰尘,让法治的热情在心中重新燃烧。当你失望的时候,也许正是因为你对法治太过盼望而沮丧。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在可见的视野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公平和不正义,这让我们对看不见的公平和正义更加充满向往。人总要对焦于某种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别习以为常的平庸与肤浅。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失望看成‘矢志不渝’的‘盼望’,我们可以忍受路途中暂时的灰心和失望。并不是所有的怀疑都会导致虚无很多怀疑示威了更加地确信。”

“作为老师,有一种极大地喜悦,就是在学生身上看到自己想去追求而没能达到的希望。让我重新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取得的成就),我理想中的成就,就是做一个好的老师,教好法律,传播法治理念,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内心幽暗的成分需要被封锁。

过去的一年,大家将诸多荣光投射到我身上,这是我所不配的。今后的每一天,我希望法治的光芒能够照亮每个人的内心与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完善法治的细节。

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让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完善法治的细节。
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法律与道德

法治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法律与秩序

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人们在内心中都有幽暗的东西需要被封锁,相信摆脱法律,依靠人性之善的乌托邦往往会带来地狱。

(在后面的摘录中也是,认真读并体会事例,但是并不抄写在这里,主要的摘录是这些事例引发的思考和总结。)

“法律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道德是通过对人的内心约束来维护秩序,但它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如马丁·路德·金所言:我们不能以立法的形式将道德订为法例,但我们却可以调整行为。

总之,法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只有秩序才能让人类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法治还是人治?

这篇文章提到了经典的“君从叙拉古来?”

我想好的了解故事应该去读一下本小节参考的马克·里拉所著《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