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兴衰史》读书笔记

第1章 一个大产业正在从消失

ICT产业得贸易赤字额与天然气增加得进口额持平

2000年之前作为令战后新兴经济体骄傲得两大出口商品是电子产品和汽车,然而当来到21世纪,两个产业的发展却是南辕北辙。

1991年,处于泡沫经济下的,当时媒体还给出如下的评述:

P002 “继汽车之后,电子产品成为了赚取外汇的又一大得力干将。”

关注两产业的贸易收支也可以明显观察到,2000年之前二者可谓势均力敌,但在之后汽车的贸易顺差虽然出现了大幅波动(受一定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总体趋势还是上升的,在2013年仍然保证了12万亿元的顺差,而电子产业确实逐渐走低,2013年彻底转变为贸易赤字。

这里需要区分书中几个常见缩写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

电子产业:在国民经济计算中主要用来衡量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信息通信产业:在总务省以及其他机构的统计中,主要用来表现整个信息通信产业的附加值(主要以邮政、报纸、出版、广告等),与电子产业关系密切。

虽然根据总务省的相关调查统计结果,信息通信产业和电子产业对名义GDP的贡献以及产值、进出口等都是下跌趋势,但明显信息通信产业没有电子产业下滑的那么明显。

电子产业发展的三个时期

  1. 电子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70~1985年

    1970年前,整体经济形式良好,但经济的主角是钢铁和造船业等。

    P010 “1970~1985年,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73年开始,钢铁的生产量和原原油的进口量开始减少。与之相对,国内对硅(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以钢铁产业为代表的‘厚重长大’产业陷入成长低迷,半导体等‘轻薄短小’产业则高速成长”。

    20世纪70年代之后,电子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这一时期电子产业的发展主要靠出口。内需上升三倍,而出口则增加了11倍之多(数据来源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统计)。

  2. 1985年之后贸易顺差开始减少

    贸易顺差一路看涨的情景在85年发生了转折,出口不再强劲。

    P012 进入1985年之后,出口的增长速度变慢,反之进口则开始稳步增加,直接导致了贸易顺差的减少。

    同时,硅需求增长也同步放缓,变相反映出国内电子产业增幅速度变缓。

  3. 2000年之前,内需增长拉动电子产业的发展

    内需拉动(主导)阶段,当时经济形势,1985-2000年,经济在泡沫经济的狂潮中崩溃,陷入了人们说的“异常事态”。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失去的二十年

    不过或许,内需主导是健全的结构转变?否则电子产业的低迷期会来的更加早一些?

  4. 2000年以后电子产业总体衰退

    国内产值在2000年之后急剧下降。

    P014 “GDP几乎没有增长,而电子产业产值却是‘10年减半’,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电子产业是急速衰退的”。

    然而电子零部件出口的持续增长(整体表现强劲),勉强维持了电子产业整体的贸易顺差,但是2008年之后(也是受经济危机的受害者)零部件出口减少,电子产业整体最终转为了贸易赤字。

后续章节着重关注在各个领域,电视、通信、计算机、半导体等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